咨询热线: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开云官方网站 > 新闻中心
  NEWS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开云官方网站:新闻办就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改革发展40年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 2024-05-10 次浏览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12月25日(星期二)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马正其介绍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改革发展40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开云官方网站:新闻办就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改革发展40年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图1)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下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们国家的企业登记注册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我们很高兴请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请他向大家介绍40年来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改革发展的情况,并就这方面情况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开云官方网站:新闻办就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改革发展40年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图2)

  领取营业执照是百姓经商兴业的第一道门,登记注册是商事主体从事经营活动的基础保障。它涵盖了规范市场主体和商事活动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规定,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性制度。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商事登记制度不断改革发展,不仅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发展的见证和缩影,更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创业就业和民生改善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营业执照和第一家私营企业营业执照。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经济制度以单一的公有制为主,登记注册管理部门作为国家计划的执行机关,主要的任务是规范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惩治经济违法行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企业登记管理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得以确定,中断了十多年的企业登记管理全面恢复和加强,“严把市场准入关”成为其鲜明的历史定位。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市场准入领域的时代强音。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把外资市场准入工作推到了履行入世承诺的前沿。登记注册主管部门在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但同时,我国的商事制度在计划经济时代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赋予了登记注册为其他行政审批事项“把关”的功能越来越多,逐步形成了以实收资本制、审批制与准则制并存、年检为主要特点的商事制度。

  2013年2月,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改革工商注册制度”。随后,国务院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明确了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便利百姓经商兴业的目标,拉开了商事制度改革的序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围绕百姓经商创业的难点痛点,先后实施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认缴制、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名称管理改革、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推行电子营业执照等一系列改革,推动市场准入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推进“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五证合一” “多证合一”改革,以“减证”促“简政”,降低了企业进入市场的制度易成本,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创业就业和民生改善,成为“放管服”改革中的一大亮点。

  在放宽准入的同时,积极推动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创新,实施年检验照改年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全面建成并广泛应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自2014年3月到2018年11月,公示系统网站页面累计访问量达到703.68亿人次,今年日均网站页面访问量达9365.47万人次,已成为企业、社会和政府部门不可或缺的“一张网”。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基本形成,开创了市场监管工作的新局面。

  实践证明,商事制度改革释放了我国经济蕴藏着的巨大潜力,有力促进了营商环境优化。

  一是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商事制度改革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形成叠加效应,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创业创新热潮。40年来,我国市场主体数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9万户,增长到2018年11月底的1.09亿户,增长了222倍。其中,实有企业达到3434.64万户。日均新设市场主体5.8万户,日均新设企业1.8万户。千人企业数量达24.7户,较商事制度改革前的2013年11.36户增长了117%。

  二是扩大了就业和税收,促进了经济持续发展。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例:1978年全国个体经营者只有14万人,私营企业在允许登记后的1989年,总数不过9.05万户;随着市场准入环境的持续向好,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到7237.45万户、私营企业3105.37万户,分别增长了516倍和342倍。目前,个私企业占到全国市场主体的95%,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解决了近3.57亿人的就业问题。

  三是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近年来,在新设立企业中,服务业企业大增,占到80%以上。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互联网+”快速发展,为新常态下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新的动力。截至11月底,第三产业占比达到77%。

  四是改善了营商环境,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在190个经济体中位列46位,较去年上升32位,较2013年上升了50个位次。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较去年大幅上升65位,排名28位,五年来累计上升130位,我国成为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今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正式挂牌成立,将分散的市场监管机构职能进行整合,并被赋予“统一市场主体登记”的重要职责。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拓展,努力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一是进一步深化涉企证照事项改革。2019年率先在自贸区实现所有涉企行政审批事项按照“证照分离”改革模式进行分类管理,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减少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前后的行政审批事项。二是进一步便利市场准入与退出。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确保明年上半年在全国全面实现“企业开办8.5天”的目标任务;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简化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解决“退出难”问题。三是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秉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切实做到把市场管活管优。

开云官方网站:新闻办就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改革发展40年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图3)

  40年的发展变化用这么短的时间讲清楚,非常不容易。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开云官方网站:新闻办就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改革发展40年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图4)

  马局长刚才您谈到改革开放之初设立一家企业是非常困难的事儿。我们现在办营业执照可以足不出户,能不能对比性介绍一下40年来我国在登记注册方面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开云官方网站:新闻办就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改革发展40年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图5)

  有研究表明,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过去250年间创造的,带来250年间财富快速增长的机制就是市场经济,而推动市场经济运转的庞大群体就是企业。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 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企业等市场主体的贡献功不可没!

  今年10月份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总体排名位列全球第46名,首次进入前50名。其中,开办企业指标大幅上升了65位,排名第28位。现在,投资者开办企业所需手续、时间和成本大幅减少,通过“互联网+登记注册”的信息化应用,一些地方实现了全程电子化的“零见面”办理营业执照,这在改革开放之初是难以想象的!

  一是注册类型从单一到多样,满足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多元化需求。1978年9月,国务院成立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断十多年的登记注册工作逐步恢复。从对旅店业等特种行业开始,对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进行全面登记,对乡镇企业按照集体所有制企业登记注册。由于此时的外资企业观望试探,数量较少;私营企业没有政策,处于是否属于“投机倒把”的争议之中,民营经济微乎其微,主要体现为个体工商户从事的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经营等,因此,改革开放初期登记注册针对的主要是公有制企业。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如今,登记注册在所有制性质方面,从单一的公有制企业一枝独秀,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私营企业初露萌芽,再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各种所有制企业百花齐放、千帆竞发;在组织形式方面,从政企不分的传统企业法人形式别无选择,到联营、合伙、私营企业形式的各种尝试,再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制出现,以及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外商投资的独资、合资、合作以及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等形式。投资人可以根据不同的责任承担方式和治理结构自由选择,市场主体类型实现了从改革前的产权不清、权责不分,到现在的有限责任、无限责任、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并存等多种类的企业管理架构,为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登记原则从审批制到准则制,充分赋予企业投资经营的自主选择权。改革开放初期,设立企业需要到各级政府和各个行业主管部门层层审批,企业没有办法不经过任何审批直接到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随着计划经济过渡到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和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登记注册原则也从审批核准制到核准制与准则制并行,再到设定为行政许可,再到商事制度改革以来还权于企业、还权于社会,真正赋予企业依法自主选择、自主经营的权利。改革之前,企业的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都要经过严格审批核准,注册资本的数额、出资方式、出资时间等都有严格要求。例如2000年前后,成立一个商品批发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万元,成立股份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0万元,注册资本在公司成立之前就要一次缴足,如果以专利权等作为出资,不能超过注册资本的20%,而且股权、债权等都不可以作为出资。公司的经营范围发生变化时,要经过审批核准之后才可以变更,否则将被按照“超范围经营”予以处罚。这些规定,限制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经营自由。相比之下,现在成立公司,不再有注册资本和经营范围的限制,极大地激发了创业者开办企业的活力和热情。

  三是法律文件从欠缺到健全,建立了系统完备的登记注册制度体系。1979年6月,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发出《关于特种行业企业进行登记管理的通知》,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有关企业登记管理工作的部门规章,标志着登记注册工作开始进入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的轨道。1988年6月,国务院发布《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和《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标志着我国企业法人登记制度的建立,登记注册工作开始进入制度细分、科学引导、操作规范、有法可依的局面,对私营企业的基本政策也有了明确的法规规定。1990年代《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相继制定,企业类型不断丰富,满足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组织类型需求。现在,登记注册法律制度方面,已经形成了以《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以及一系列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组成的系统的制度规定。

  四是办理方式上从手工到智能,拓展了“互联网+登记注册”的信息化途径。改革开放初期,登记注册为完全的手工操作,企业从登记窗口现场提交手写的纸质材料,登记人员经过人工查询和审查后,发放手写的营业执照。四十年来,通过打印机、计算机以及登记软件系统的逐步应用,现在全国已经实现了登记注册的电子化和登记注册信息的联网应用,有的地方实现了全程电子化和“无纸化”登记,申请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足不出户在网上提交申请材料,通过快递邮寄“零见面”领取营业执照。还有的地方试点创新了“微信办照”“自助办照”等。营业执照的样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用毛笔人工书写的营业执照,到计算机打印,从在营业执照上加载二维码来扩充登记注册信息,直至目前正在制定推广的电子营业执照,满足了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与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发展相适应的,登记注册监管制度以及与之配套的执法体制得以健全、规范和发展,以企业信用分类管理为标志的监督管理方式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登记注册信息数据的公示和综合利用的价值被逐步发现和挖掘。

  五是办事成本从较高到免费,营造了便捷高效透明的市场准入环境。商事制度改革之前,开办企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都较高。设立企业环节多,时间漫长,除去行政审批的各种成本,登记注册涉及到的成本也很多。例如,改革之前,设立公司要满足最低注册资本,实缴的注册资本要转入专门的银行账户,要由专业机构进行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每个年度要进行年检,年检时要由专业机构出具审计报告;设立时要按照注册资本数额缴纳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五的注册费,超过1亿元的部分不予缴纳,以注册资本为1亿元为例,应当缴纳登记注册费5.5万元。2013年以来,全国通过“放管服”改革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帮助企业免去登记注册费、注册资本验资费、年检的审计报告费用等等,降低企业办事的经济成本。减少企业办事环节,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将企业平均开办时间从22.9天压缩至8.5天,市场准入门槛显著降低。有关研究机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经济效果评估与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研究》中指出,2015-2017年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每年对内资企业带来成本节约分别为1.02万亿元、1.45万亿元和1.87万亿元,对外资企业带来成本节约分别为83.89亿美元、123.39亿美元和196.77亿美元。

  马局长,现在我国市场主体已经进入了亿户时代,但是还有一些门槛比如“弹簧门”、“玻璃门”依然存在。请问下一步如何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刚才讲到虽然这些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离我们经济发展的要求、改革的要求,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想在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推动“证照分离”改革,通过“减证”来达到“简政”。最近我们正在梳理500多项营业执照后的审批事项,按照“证照分离”改革的四种方式进行管理:一是直接取消审批;二是取消审批,改为备案;三是简化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四是完善措施,优化准入服务。

  大家提意见比较多的企业“注销难”问题,我们将继续完善简易注销制度改革,试点将企业公告期由45天调整为20天,提高企业退出效率。

  马局长,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以市场主体登记的港澳居民在内地的企业有没有数量统计和他们投资额度的介绍?

  现在我们在改革过程当中,除了个别外资企业有涉及负面清单管理的,无论是内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我们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到2018年11月底全国实有外资投资企业59.01万户,实有注册资本4.22万亿美元,实有投资总额7.69万亿美元。从2018年6月30号起全国已经实现外资投资企业设立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整个过程无纸化、零见面、零收费,减少了办理时间开云官方网站,降低了办理成本。

  关于相关数据,你可以和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办联系,他们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数据。我们继续提问。

开云官方网站:新闻办就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改革发展40年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图6)

  现在很多办企业的人都反映,现在开公司更加便利便捷了,请问哪些商事制度改革带来这些变化?

  你的这些问题我刚才介绍的时候都提到了。我们实行了注册资本完全认缴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实行“先照后证”、“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理顺证照关系,推进照后减证;将改革年度检验验照制度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推进信息公开和共享,推行社会共治;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推进“互联网+登记注册”;改革市场主体退出机制,进行简易注销改革,提高市场退出效率;简化住所登记手续,便利公司登记程序与手续。

  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开办便利度显著上升。按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2018年我国创办企业需8.6天数和4个注册程序,与2013年相比,分别减少了24.4天和9道程序。中国在全球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由第158位上升到第28位,大幅提升了130位。二是创业创新成本显著降低,资金利用率提升。根据第三方评估结果,2015至2017年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节约内资企业成本共计4.34万亿元,节约外资企业成本404亿美元。三是创业热情持续高涨,市场投资活力迸发。到2018年11月底,全国市场主体实有总量达1.09亿户,相比2013年底(6062.38万户)增加4825.72万户,增长79.6%。四是改革红利惠及民生,就业人数增长显著。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全社会就业人数和就业增长率呈现出显著增长。五是产业结构深化调整,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市场主体数量逐年提升,实有企业数量在总量的占比提升到77%,较2014年底(73%)提升4个百分点。

开云官方网站:新闻办就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改革发展40年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图7)

  马局长请介绍一下市场监管部门在发挥登记注册职能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为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还将出台哪些措施?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既是我国民营经济起步发展40周年,也是我国利用外资,推动外商投资经济发展的第40个年头。40年来,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落实服务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助力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完善产权制度,支持金融领域改革创新等方面,充分发挥登记注册职能作用,推动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断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政府致力于通过改革创新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先后实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登记全程电子化以及“证照分离”等一系列改革,努力从体制机制上最大限度地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有力地激发了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增强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促进了外商投资企业的稳定发展。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从2013年度到2018年度,我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由第96位上升到46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由158位上升到28位,中国成为世界上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作为民营经济的服务者和监管者,40年来,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与改革开放同行,伴民营经济发展,始终不渝地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个时期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始终如一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从改革之初履行工商企业登记管理职能、参与培育建设城乡集贸市场,到全面深化改革,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推动并见证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奇迹与辉煌成就。1978年全国个体经营者仅有14万人,没有私营企业。1980年温州市工商局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营业执照。1989年私营企业允许登记之年,总量不过9.05万户。2018年3月16日,北京一家私营企业领照成为我国第1亿户注册市场主体。截至2018年11月底,开云官方网站全国实有个体工商户已达7237.4万户、私营企业3105.4万户,分别增长了500多倍和300多倍,两者合计超过市场主体总量的95%,提供了 3.6亿个就业岗位,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力量。

  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履行对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工作,是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重要一环。从1980年4月24日,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户外商投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国实有外商投资企业59.01万户,实有注册资本4.22万亿美元,实有投资总额7.69万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26年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我国外商投资管理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革。2016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了《外资企业法》等4部法律,将不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事项,改逐案审批为备案管理。境外投资者在负面清单以外产业投资的,可以直接向登记机关申请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自2018年6月30日起,全国已经实现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整个过程“无纸化”“零见面”“零收费”,减少了办理时间,降低了企业成本。就在前天(12月23日),《外商投资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有望替代“外资三法”成为外商投资领域的基础性法律。草案明确,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负面清单以外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实施管理。这是我国利用外资法律制度的的重大调整,将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程序,大幅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

  各位媒体朋友,开云官方网站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优质营商环境是关键。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准入不准营”、市场主体退出难等突出问题,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拓展,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全面开放新格局。一是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在12个自贸试验区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动态更新“多证合一”目录。二是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时间,推动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2019年上半年全国实现“企业开办8.5天”的目标。三是完善企业注销制度,优化简易注销登记程序,建立容错机制,实行“一网服务”,解决市场主体退出难问题。此外,我们还将深化企业名称登记改革,在全国实现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健全小微企业名录功能应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我们看到两个数据,到2008年中国市场主体突破1亿户,如今每天新设立市场主体5万多户,这两个数据显示了中国当下中国经济运行情况是怎样的?

  第一,我们整个投资环境肯定有很大的改善。刚才我说了世界银行的评价,世界银行的评价的内容很多,是按照国际惯例来评的。这是第一, 营商环境改善了。

  第二,说明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的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发挥了作用,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起作用了,激励了企业发展,鼓励了社会投资。

  第三,说明人民群众当中蕴藏着很大创造力,还有很大潜力。这几年我们的经济增长6%、7%,就业情况也一直比较好,商事制度改革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创业,至少有两三个帮衬。我坚信近些年来这些创业的企业,说不定再过十年,可能这当中就有几个现在的马云这样的企业家,现在的华为这样的企业,这当中不管是万分之几,但肯定是有的。

  此前统计显示,香港一直是外资的第一大投资主体,现在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您对港人港资在内地深化改革中将发挥的作用有哪些期望?

  对港资、澳资、台资,我们都持热烈欢迎的态度,咱们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总体来说,这些投资这几年一直持续在增长,总体情况还是好的。具体数字具体工作人员可以回答你。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积极支持港资、澳资、台资的投资发展,我们热情为这些企业服好务!

 
友情链接
开云官方网站

关注开云官方网站

热线电话:400-123-4567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Copyright © 2018-2024 开云(中国)官方网站·登录2023年ios/安卓通用版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冀ICP备2021007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