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度布局东南亚,锚定投资中国新机遇,4月18日,中国银河在新加坡举行品牌重塑活动,“银河海外(CGS International)”品牌正式亮相。这标志着中国银河的国际化之旅从合资时代步入100%控股的中资券商时代,成为亚洲网络布局最广的中资券商。这也意味着,一个中国与东盟共同缔造的领先的券商平台,正式进入属于亚洲一体的新时代。
据悉,银河海外在亚洲已拥有45年历史,在新的管理架构下,中国银河大力支持银河海外开展高质量、多元化、本土化经营,推动境内外业务协同发展,开展品牌建设和文化融合,并对东南亚地区业务全方位赋能,深化客户共享和拓展、产品创新和联动。
“亚洲要有自己自主的金融生态圈,这就是中资券商开启亚洲新时代的核心主题。我们期待随着银河海外品牌发布,中国银河通过境内外一个‘银河’的协同合力,进一步支持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和跨境投融资需求,助力更多东南亚企业把握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机遇发展壮大,支持更多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与东南亚合作伙伴结成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中国银河总裁薛军说。
“银河海外追求更广阔的愿景,致力成为立足亚洲的国际现代投资银行。”发布会上,谈及银河海外的发展愿景,银河海外首席执行官冯瑞亮语气坚定而自信。
冯瑞亮表示:“2022年,我们制定了战略蓝图,走向多元化和可持续的业务,并已取得重大里程碑:包括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完成40多项投资银行交易,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泰国获得投资银行牌照,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获得资产管理牌照等。”
同时,在发布会上银河海外制定了成为领先投行、首批植根于亚洲的金融机构之一的长期愿景,并且制定了到2030年达到7亿新元的收入目标。
2018年,为响应“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中国银河收购马来西亚联昌集团证券业务,成立合资公司银河-联昌。2023年12月,中国银河实现对银河-联昌100%持股,银河-联昌更名为银河海外。2024年4月18日,中国银河在新加坡成功举行品牌重塑活动,“银河海外”品牌正式亮相。
在新的管理架构下,中国银河大力支持银河海外开展高质量、多元化、本土化经营,推动境内外业务协同发展,开展品牌建设和文化融合,并对东南亚地区业务全方位赋能,深化客户共享和拓展、产品创新和联动。围绕客户至上的理念,银河海外已建立了全面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包括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等业务,同时推动境内外跨境合作。
近年来,中国银河通过银河海外的枢纽作用,努力搭建中国东盟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桥梁。
据悉,中国银河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在东盟服务客户数超过50万,是亚洲布局最广的中资券商,也是东盟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最全面的证券公司之一,在东南亚处于市场头部地位。
薛军在致辞中表示:“我们期待随着银河海外品牌的发布,中国银河证券通过境内外一个‘银河’的协同合力,进一步支持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和跨境投融资需求,助力更多东南亚企业把握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机遇发展壮大,支持更多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与东南亚合作伙伴结成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业内人士称,银河海外的战略定位将顺应中国与东盟关系的蓬勃发展,为东南亚和中国企业提供更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机会。
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特别是东盟地区,吸引了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在内的大批中国产业。中国企业从“产品出海”到“产业链出海”的浪潮,催生了大量跨境融资、并购重组等金融服务需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资券商在这一趋势下有能力也有责任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为企业出海提供多元化、有特色的跨境金融服务,包括市场资讯、跨境融资、开云官方网站并购撮合、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等。
据介绍,中国银河已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探索和布局。2022年,中国银河与南方东英基金携手在新加坡推出全球首只亚太低碳ETF,并成为首只中新互挂ETF产品。2023年,中国银河与富国基金合作,在新交所推出首支越南主题ETF,创新交所2023年ETF募资金额最高纪录;发行中国银河富国中证1000ETF,成为新加坡市场首只跟踪境内中证1000指数的ETF产品,为东南亚和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投资A股成长型股票的新机遇。去年3月,中国银河还在新加坡举办了首届中国-东盟商业领袖峰会,为中国和东盟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专家学者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金融是血脉,中资券商有义务去承担起历史使命,让亚洲金融和经济发展串联、并联起来开云官方网站。
正如联昌集团(隶属马来西亚国家主权财富基金Khazanah Nasiona)时任董事长拿督斯里纳西尔在当年合资签约仪式上的发言:“我很高兴能来到北京,签署落实联昌集团和中国银河之间这一里程碑式的合作,共同缔造一个亚洲领先的券商平台。这次合作,正逢‘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这是两个亚洲领先金融机构的强强联手,注定在亚洲新秩序下,谱出华彩篇章。”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开云官方网站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成都市民反映燃气费用暴增 千嘉科技独家回应:正配合燃气公司和政府部门开展调查工作
两部门:到2027年初步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 形成一定规模的可调度产能储备
关注开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