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朗新集团聚焦的电力能源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过去二十年,立足国内的能源特点,通过电源端和电网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基本解决了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达9.2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随着我国“双碳”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不断推进,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面临的“安全、开云官方网站经济、绿色”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国家正在坚定不移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的电力体制改革。同时,电力能源和数字化技术正在不断融合,以市场化为前提、数字化为基础、场景化为手段,通过技术、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产生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将显著地提升能源效率,解决“安全、经济、绿色”的能源不可能三角问题,并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活力与商业机遇。
2021年以来,我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明显加速。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通过价格反映供需关系,形成价格信号,回归电力的商品属性,围绕着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辅助服务、输配电价、需求响应等电力市场的基本要素,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电改文件。进入2023年,第三监管周期输配电价改革落地,明确电网经营模式从获取购销价差向收取输配电价转变,拉大高低电压输配电价价差,交叉补贴等问题开始厘清;2023年9月以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部门陆续引发印发《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电力负荷管理办法(2023年版)》和《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和通知,明确电力现货市场的发展方向和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路径,并对新形势下各省需求侧响应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电力市场活跃度不断提高,根据中电联数据,2023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5.6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1.4%。同时,全国峰谷价差呈扩大趋势,各地分时电价政策不断完善,实现两峰两谷的省份不断增加。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力市场化的推进,数字化系统正在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2023年全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规模96.29GW,占全国光伏新增装机的44.5%,其中新增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装机52.8GW,累计装机接近138.64GW;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49.5万辆,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高到31.6%,截至2023年末,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7%,随着电力系统集成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增加和能源消费电气化,接入电网的设备也呈指数型增加,电力能源领域的数字化建设在电网侧生产、调度、计量、营销、大数据等系统持续创新升级的同时,也开始向需求侧的用能环节延伸,分布式光伏云平台、公共充电服务平台、电力市场交易等数字化系统快速发展并形成海量数据603138),数据的实时性、网络的灵活性、互动性正在大幅提升,数字化技术使电力能源的优化配置与供需互动成为可能,正在成为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电力市场化与服务场景化的基础。
当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等新场景大量出现并接入电网,一个高度互联的能源体系正在形成,场景化将成为能源服务的新动力300152),并重新定义供需之间的交互关系,传统的基于重资产提供能源服务的商业模式,正逐步转型升级为能够进行服务交换的能源互联网平台模式。基于一个个场景,更多本地能源服务的机会快速涌现,通过能够连接供需、聚合服务的能源互联网平台,能源消费者在享受能源服务的同时,可以成为本地的能源生产者,向电网输电,也能够通过需求响应成为电力市场的直接参与者,就衡供需。2023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12月,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2024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加快构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支撑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相关政策正在促进交通与能源两大万亿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和新能源等技术的融合创新,构建“车能路云”服务新场景,将助力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成为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新机遇。
朗新集团是领先的能源科技企业,一直服务于电力能源领域,以B2B2C的业务模式,聚焦能源数字化、能源互联网双轮战略。一方面,公司深耕能源行业,通过完整的核心业务软件解决方案,帮助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能源集团等客户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沉淀中台能力并实现创新发展,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自有的能源互联网平台,聚合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充电桩、储能、中小工商业、家庭等用户资源,提供多种能源服务新场景,实现电力能源的供需互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支持电力市场化的发展。
公司服务能源领域超过26年,在电力行业,为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在内的大型企业客户提供用电服务核心系统等全面解决方案,公司服务的电力客户覆盖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服务超过4.6亿电力终端用户;在燃气行业,公司为华润燃气、中国燃气等大型燃气企业提供核心系统解决方案;公司积极拓展能源行业客户,为传统发电集团、新能源发电集团提供能源数字化产品、解决方案和SaaS服务。凭借丰富的业务经验和优质的技术服务,朗新集团已在能源数字化领域建立了牢固的、持续领先的优势地位。
在电力能源行业,朗新集团深度参与电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公司持续深耕两大电网公司用电数字化服务领域,全面参与国网新一代营销服务系统开发建设与运营服务,在采集负荷、新型客户服务体系、电力市场、营销大数据等业务方向的不断拓展、持续创新,支撑多个省份的创新应用;公司积极拓展服务运营型新业务,在数据服务、业务运营、客户服务运营等方面形成了结合线下服务和线上运营的独特竞争力,并在多个省份开展了相关业务。
公司在能源互联网领域创新服务超过10年,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物联网等技术和平台运营模式,构建生活缴费、聚合充电、车能路云、虚拟电厂等多种能源服务新场景,让能源供给更高效、运营更智能、消费更绿色。
家庭能源消费领域,公司构建生活缴费场景,通过与支付宝等入口合作,目前已为超过4.5亿表计用户提供水电燃热等公用事业的“查询-缴费-账单-票据”线上闭环服务,业务覆盖全国、连接约6,200家水电燃热等公用事业机构,平台日活用户超过1,400万。
车主能源消费领域,随着电动汽车和公共充电服务持续爆发式增长,朗新集团重点打造的第三方聚合充电平台“新电途”凭借其商业模式、技术能力、运营策略、服务和合作伙伴网络优势,在公共充电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目前,“新电途”平台已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比亚迪002594)、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国内头部充电桩运营商和车企建立合作关系,聚合充电设备数量超过110万,成为目前国内在线运营网络规模领先的聚合充电平台,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100万,覆盖全国约50%的新能源车主用户,累计充电量超过66亿度。
在“车能路云”业务领域,随着交通行业与能源行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交能融合的巨大产业发展空间,公司以“新电途”聚合充电平台为抓手,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和新能源等技术的融合创新,提供平台建设、停充运营、能源运营、用户运营、资产运营等服务,助力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和智能绿色出行,目前公司已在湖北、江苏、河南、广东等多个省份的城市开展试点项目或合作方案规划。
在虚拟电厂业务领域,公司以能源物联网技术为支撑,通过提供具备全面监测、智能告警、AI故障诊断、大数据分析、精细运维等能力的分布式光伏云平台,提高电站发电效率,实现降本增效,目前已累计接入各类光伏电站超过20万座,装机容量约13.5GW。同时,在聚合大量分布式新能源和电动汽车、充电桩、储能、中小工商业用户等负荷资源的基础上,公司的能源互联网平台正在开展绿电交易、市场化售电、需求响应、光储充一体化等业务,形成典型的“虚拟电厂”业务运营模式。公司已聚合2,000座分布式光伏电站参与电力市场绿电交易;公司已在25个省份获得售电牌照,并在江苏、四川、广东、深圳等省市获得需求响应或虚拟电厂资质,电力交易合约累计突破2.5亿度。
在互联网电视服务领域,公司与运营商中国移动600941)、互联网电视牌照方及地方广电形成了相互信任、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共同服务于互联网电视用户。公司作为技术服务提供商保障了业务规范、高效的运营和良好的用户体验,负责互联网电视平台建设、系统维护、运营支撑、大数据分析、业务推广、售后及客服等保障家庭用户的正常收视,将丰富的互联网电视内容流畅、稳定、高质量的呈现在家庭用户面前,并基于用户的活跃度参与分成。
公司的智能终端业务主要包括互联网电视智能终端等产品。公司的互联网电视业务以“云”+“端”形式开展,终端产品为平台运营业务早期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抓手,帮助平台运营完成最初的用户沉淀,随着平台业务的发展和终端市场生态的完善,智能终端业务正独立发展。
朗新集团聚焦的电力能源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国家正在坚定不移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的电力体制改革,电力能源和数字技术的不断融合,将显著地提升能源效率,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活力与商业机遇。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2022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2023年,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电力市场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力市场化改革开云官方网站,将从电源端、电网端和用电端各个环节,改变现有的能源供需体系,尤其是围绕用电需求环节,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电能占全社会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在2020年26%的基础上到2030年和2060年有望分别达到约35%和70%。朗新集团是领先的能源科技企业,以市场化为前提、数字化为基础、场景化为手段,通过技术、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服务电力行业客户和电力消费者,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力市场化为公司带来了未来几十年高速发展的新机遇。
朗新集团服务电力能源领域超26年,是中国电力能源数字化服务领域的领先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与人才积累,对电力能源行业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应用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依赖深厚的业务经验和领先的技术能力,公司获得了领先的市场份额和良好的客户口碑。目前,朗新集团在能源数字化服务行业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拥有清晰的战略布局、成熟的商业模式和高效的业务路径,并具备一只超过2,500人的专业化的能源数字化技术和业务团队。
朗新集团在能源互联网领域创新服务超过10年,是最早开展家庭能源互联网缴费、分布式光伏云平台服务的公司之一,朗新“新电途”已成为国内领先的聚合充电服务平台。经过十多年的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与运营经验积累,朗新在能源互联网业务领域已经建立了一只超过1,000人的专业团队,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更丰富的能源互联网服务场景,为公司未来业务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朗新集团以B2B2C的业务模式聚焦能源数字化、能源互联网双轮战略。一方面,公司通过完整的核心业务软件解决方案服务电力行业大客户,帮助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能源集团等客户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沉淀中台能力并实现创新发展,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另一方面,公司平台模式服务电力消费者,聚合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充电桩、储能、中小工商业、家庭等用户资源,构建多种能源服务新场景,实现电力能源的供需互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支持电力市场化的发展。目前,公司的能源互联网平台已从生活缴费、聚合充电等能源服务场景延伸到市场化售电、需求响应等能源运营场景,并正在结合分布式光伏云平台、储能等打通能源供需,形成更加丰富的能源互联网平台业务。未来,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持续推进,2B端电力能源数字化系统升级建设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公司的软件服务订单将持续增长;随着电力市场化进程的加快,2C端能源互联网服务运营新场景的不断涌现,公司在平台服务收入将进入加速增长的阶段,能源运营类新的收入模式也将不断涌现。
朗新集团一直高度重视能源数字化技术研发与业务创新,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近年来均在10%以上,在行业领域内取得了多项专利;经过多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形成了贯穿平台研发、大数据运营、系统软件开发,涵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等全方位的技术体系,沉淀了强大的中台能力和平台产品。从而保证了集团长期的业务和技术的领先性、持续盈利能力的稳定性,结合对能源行业深刻的理解,和强大的新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助力客户在能源数字化进程中的业务创新与技术进步。
朗新集团有十多年的能源互联网平台运营和服务经验。公司的生活缴费平台业务覆盖全国、连接约6,200家水电燃热等公用事业机构,为超过4.5亿表计用户提供账单、缴费等线上服务;公司的“新电途”聚合充电平台已累计接入充电运营商约900家,聚合充电设备数量超过110万,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100万,覆盖全国约50%的新能源车主用户。
基于多年在不同能源服务场景的持续运营,公司的能源互联网平台在用户经营、场景构建、智能营销、生态整合及开放技术等方面沉淀了大量的通用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平台运营和互联网服务经验。
经过多年的持续经营,朗新集团已建立起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朗新集团的主要管理层均在能源数字化行业从业多年,有丰富的业务经验和很强的企业运营能力;公司致力于建立和维护先进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以行业先进的CMMIL5、ISO系列国际认证为依托,持续改进和创新,不断引入先进的技术工具和管理流程,并采用敏捷开发、 DevSecOps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产品快速迭代和高效反馈,同时,严格遵守国家和地区的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合规框架,制定隐私政策的有效实施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和数据安全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中心,持续稳健运营。
朗新集团坚持以服务为主导,除建立强大的中台能力和平台线上服务能力外,在国内大部分省份都部署有高效专业的业务拓展和本地化服务队伍,能够为客户提供从咨询规划、实施服务到业务运营等全方位的现场服务。集团结合自身优势对相关技术进行本地的适应性开发和定制化改造,为客户及合作伙伴提供符合实际需求的运营和技术服务。此外,集团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基于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标准,结合服务管理实践,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效、高品质的服务。
朗新集团是领先的能源科技企业,以B2B2C的业务模式,聚焦能源数字化、能源互联网双轮战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27亿元,同比增长3.8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4亿元,同比增长17.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33亿元,同比增长33.64%。
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电网在用电领域的数字化投入持续增加。报告期内,公司电网相关的能源数字化业务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收入持续增长,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并加强。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营销2.0系统在上海、山西、湖北、河北、河南等省的上线,取得良好成果;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基于用户侧不同负荷属性和场景,公司在国网、南网多个网省建设、升级负控系统;公司在能源大数据领域围绕营销优化、负荷预测、碳排放等热点方向形成丰富的解决方案,并加强与大模型结合的探索和研发。报告期内,公司继续精简非电网的数字化业务,团队进一步优化。
报告期内,朗新集团能源数字化业务实现收入23.21亿元,同比增长7.49%。
报告期内,公司的生活缴费业务累计服务表计用户数超过4.5亿户,日活跃用户数超过1,400万户,连接的公共服务缴费机构超过6,200家,保持增长趋势和市场领先地位;公司的“新电途”聚合充电平台业务保持高速发展,截止2023年末,平台充电设备覆盖量超过110万,平台注册用户数超1,100万,2023年聚合充电量达40亿度,同比实现翻倍增长,公用充电市占率进一步提高。报告期内,“新电途”经营亏损对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影响约9,000万元,营销补贴效率不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紧抓“车能路云”产业新机遇,成功中标武汉东湖项目,为客户提供综合交通管理平台建设、智慧化泊车改造、智能充电桩系统建设以及社区停车场数据管理等服务,在基于此项目打造标杆案例的同时正在拓展多个省市的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虚拟电厂业务取得高速发展,光伏云平台新接入分布式光伏电站约14万座、容量约4GW。通过分布式光伏电站、充电桩、储能、工商业客户等资源聚合,参与多省的市场化售电、电力辅助服务及需求侧响应、绿电聚合交易,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在25个省份获得售电牌照,并在江苏、四川、广东、深圳等省市获得需求响应或虚拟电厂资质,年度电力交易合约突破2.5亿度,签约参与聚合调度的容量超150MW,聚合绿电交易的光伏电站近2,000座。报告期内,朗新集团能源互联网业务实现收入15.34亿元,同比增长38.97%。
报告期内,公司的互联网电视平台业务平稳发展,家庭用户数小幅增长,截止到2023年末,平台服务的互联网电视家庭用户数约7,500万家庭用户,日活约2,800万户,在中国移动的互联网电视业务领域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报告期内,互联网电视的智能终端业务受客户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出现明显下滑。
报告期内,朗新集团互联网电视业务收入8.72亿元,同比下降32.31%。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不断推进,能源中长期发展面临的“安全、经济、绿色”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国家正在坚定不移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同时,电力能源和数字化、智能化、物联网等技术正在深度融合,在大能源领域,以市场化为导向、数字化智能化为手段、场景化为抓手,通过技术、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产生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将显著地提升能源效率,解决“安全、经济、绿色”的能源不可能三角问题,并释放出巨大的创新活力与商业机遇!
朗新集团是一家领先的能源科技企业,正处于数字化革命与能源革命的交汇处,我们充分运用新一代数字化、智能化、物联网、电力电子技术等新质生产力和平台运营模式,持续赋能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致力于让能源供给更高效、运营更智能、消费更绿色!在国家推进“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用能需求电气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力市场化改革都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支撑与赋能,能源互联网也正是技术、市场和体制变革三重交汇的必然产物。
朗新集团一直坚持能源数字化、能源互联网双轮发展战略,在业务布局、市场拓展、技术与人才积累各方面都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有助于公司领先行业,更好地抓住时代的机遇。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能源行业,通过完整的软件解决方案和技术、运营服务支撑能力,帮助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能源集团等客户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同时,公司的能源互联网平台在聚合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充电桩、储能、中小工商业、家庭等用户资源的基础上,将构建车能路云、虚拟电厂、零碳低碳园区等更多能源服务新场景,提升平台能力并创造客户价值,支持电力市场化的发展。
未来,公司将抓住新能源发展、电力市场改革、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与运营、交能融合等重要产业机遇,通过平台数据积累、AI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创新持续引领能源数字化、能源互联网业务发展,不断拓展能源数字化业务规模、构建更丰富的能源互联网服务场景,创造新价值、分享新价值,推动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024年,公司将更加坚定地沿着能源数字化、能源互联网双轮发展战略推动业务创新与升级,同时着眼于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行业生态影响力,推动公司实现由业务驱动向技术驱动、由项目型向平台型、由服务型向运营型、由能源科技向科技能源的持续转型升级。同时,公司将在非战略性业务领域全面收缩,减少非战略性亏损,强化公司战略聚焦。
2024年,公司在全面参与电网营销服务核心系统等项目建设、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并加强的基础上,将围绕电网全面数字化转型的热点需求,通过软件应用、数字化服务和业务运营,持续提升能源数字化业务收入和盈利能力。2024年,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电网数字化投入进一步增加,公司将加大对相关业务领域的拓展,重点发展电能信息采集、负荷管理、车网融合、虚拟电厂、储能管理及监测、电力市场化交易、综合能源管理等业务领域,围绕业务目标整合内部资源,加强协同效应。同时,随着AI技术应用的加速发展,能源数字化业务将发挥公司在应用技术和行业业务方面的优势,加大相关基础技术研究,研发电力行业大模型,并联合客户精选电力业务应用场景,进行场景应用研发和效果验证。
2024年,公司将在能源服务场景应用、智慧能源技术构建、能量运营及交易、大数据商业智能等方面进行技术投入,并在家庭能源、聚合充电服务、虚拟电厂、车能路云、互联网运营等领域持续深耕和突破,实现能源互联网业务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2024年,围绕能源互联网平台能力建设,公司将基于充电服务、虚拟电厂、交能融合、家庭能源等场景产生的海量数据和AI能力,在夯实平台核心服务能力的同时,并进一步迭代优化包括充电桩投建智能选址、投资回报测算、充电场站管理、储能站管理、需求侧负荷预测等能源管理相关功能,为客户提供更多高价值应用。2024年,围绕家庭能源等核心成熟业务,公司将推进不断巩固和扩大市场,提升业务质量与规模;对于“新电途”聚合充电等成长业务,将重点投入促使其高速增长;对于虚拟电厂相关的孵化业务,公司将关注商业模式的建立和可复制性,培育盈利能力、提升孵化效率。
2024年,公司的互联网电视业务与IPTV业务将继续融合发展,在围绕用户服务、增值内容、技术服务和智能终端产品等业务争取稳健经营的同时,积极寻求中短视频、流量商业化等方面的创新业务机会,同时控制成本投入,减小亏损风险。
随着公司能源互联网平台业务发展,公司收入来源的客户类型更为多样,收入来源的业务类型也更加趋向长期持续的运营和服务性收入。但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收入中,仍有超过50%是来自于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各个省级电力公司提供软件服务和为中国移动提供智能终端产品,而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中国移动内部具有一定程度的政策计划性,因此,公司对少数集团客户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最终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开云官方网站
对此,公司将加快发展在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平台业务发展,同时,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移动等市场,公司作为领先的技术与服务提供商,将继续加强研究与研发投入,保持业务与技术的领先,实现业务健康稳定发展。
由于公司仍有相当比例软件及技术服务收入来自电网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电网公司垂直管理的特性,决定了电网公司内部投资审批决策、管理流程都有较强的计划性。一般来看,电网公司在前一年年订下一年的各类项目的计划,经集团公司总部各部门审批后,第二年分批逐步开展项目招标和项目启动及建设。对于提供软件及技术服务的业务,公司根据不同类别项目在签订合同后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或根据服务期确认收入。受电网公司内部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合同流程管理的限制,下半年签署合同较多,项目验收报告也主要在下半年完成,造成公司下半年确认收入较多,公司经营业绩呈现较强的季节性波动风险。这也导致了公司第一季度、上半年甚至前三季度净利润占全年净利润比例较小,对投资者投资决策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公司通过积极对接电网客户计划和流程,与客户主动沟通、密切协作,正在逐步缓解季节性波动。同时,公司能源互联网等平台型业务近几年高速增长,也一定程度上平滑了上市公司的季节性波动。
公司一贯重视技术与业务创新,近年研发费用占总收入比一直保持在10%以上,通过大力度的创新投入,公司保持了技术和业务创新的领先优势,并发展了能源互联网平台运营业务,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公司仍将会保持对“新电途”聚合充电、虚拟电厂等高成长创新业务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投入,必将产生一定的成本和费用,将对公司短期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公司将紧密跟踪市场和技术变革的发展趋势,确保公司在战略业务方向取得优势的同时,实现更高效率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同时,紧贴市场,深刻洞察客户需求,以创造客户价值为核心调整投入方向,降低创新型业务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投入风险。
公司是一家以技术创新和平台运营服务为主的轻资产型公司,高素质的人才是公司事业成功的根本,人力资源相关费用是公司成本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如相关领域人员劳动力成本持续提升,将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公司将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加强人员培养与培训,持续提升人员生产效率,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在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的同时,确保公司盈利能力不受影响甚至逐步增强。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关注开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