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一般都会对资金实行归集管理,这个没错。但,资金归集有两种情况,同一法人和不同法人。对同一法人情况,银行可以通过核心系统或外挂平台,根据客户要求,设定归集方式。对不同法人,如果实体账户间资金发生没有贸易背景支持的(物理)转移,会形成《贷款通则》中明文禁止的公司间借贷。导致,唯一能绕开此禁令的,就是采取委托贷款方式进行。
在系统功能点的开发层面,设置好供客户能够选择的参数,如时间、金额、频率等(说起来好像也不多,但具体可选参数几十项,每次业务测试都是泪我不会说出来的)。在后台记账层面,对不同法人间,银行会同时登记在委托贷款科目下,根据监管机构的要求,定期上报委贷余额和明细等。
对此类不同法人间归集的开通,原则上,银行要求其出具相应的委贷合同证明文件,或由集团统一出具。对不同的客户,也有不同的灵活处理,比如涉及贷款资金、监管资金等流向。
一方面集团业务,可以提交申请,直接由银行设定后,银行系统会自动的按照预先设定的条件执行资金汇划动作;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ERP或银行网银,来设定归集条件,根据具体需要,单笔单笔的进行资金划拨,类似汇兑业务。
好了,问题来了,即便是银行系统登记在委贷科目下了,就符合监管机构要求了吗?按照2015年以前的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作为受托人的银行,有代为发放、监督和协助收回的义务。特别是监督的义务,比如对某些资金用途有明确的禁止条款,在集团资金归集这个业务中,老实说,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的。原因也很简单:臣妾真真真的做不到啊。。。。。
首先,开云官方网站资金归集本身就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现金管理工具,之所以采取委托贷款方式进行,私以为完全是为了规避贷款通则才为之。如果视作普通的那种委托贷款,无论是业务办理效率,还是资金归集架构上(比如多层级的资金池结构),都与客户要求相差甚远。
其次,在资金归集业务中,很多集团的模式开云官方网站,其实并不能很好的匹配委贷业务模式。比如,对于收支两条线模式,收入户收到的资金上归至总部,如果视同对母公司【发放】委贷,则母公司账户永远也不会发生【归还】业务。同理,对于支出户也存在这个问题。这就造成,收入户对母公司发生的业务登记了一笔,同时母公司对支出户的业务也登记了一笔,都是发放委贷。对单个集团来说,收支户同属一个企业,可以内部核销,但银行登记发生的委托贷款科目余额就会越滚越大。
(有的客户会说,那你把收入户和支出户做个逻辑绑定不就可以了?这样处理,仅适用于收入户和支出户的资金收付能够一一对应的情况。假设收入户上归1000w,支出户支出了1500w,这在集团业务中是很可能发生的,此时母公司给支出户多提供的500w怎么处理?视同发放委贷的话,又回到那个问题,支出户永远没有归还的可能性。)
插句题外线年以前公布的银行委贷余额,有很大的虚增成分。影子银行的膨胀规模,如果是仅根据银行委贷科目余额来考虑,水分还是非常非常大的。
所以,正是由于本质上,不应当记做委贷的不同法人间资金归集业务,由于贷款通则的原则不可违背,而被强制按照委托贷款业务办理。但又由于归集业务自身的一些特性,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不能完全遵照委托贷款业务办理的情况,使得银监会在2015年1月出台的《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第三条对委托贷款的定义直接做了如下更新:
(噢,小科普一下,资金归集业务属于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范畴。本人也正是银行资深现金管理产品经理,所以不要再问我信用卡一类的问题啦……)
监管层一贯的态度是,既然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就先声明本办法不考虑此类业务。至于,现金管理项下委托贷款怎么操作才能合规,可能还需要实际业务中继续摸索。
三、专门的资金池业务,题主可能是从中的阅读得到的印象。其实资金池这个名称,已经被用烂了。本身没有什么可解释的,你想想,把不同账户资金归集在一起,可不就像一个蓄水池吗?外资行称此类业务时Cash pool 也是非常形象,可能中文翻译过来就直接引用了。
四、楼主提到的集团公司以何种方式实行的,这个我就不敢妄言。各集团内部如何核算不同主体之间的委托贷款,确定收益、考核结果,考虑的因素很多,简单提一下,委贷发放方如果产生收益,是需要交纳营业税和印花税的……所以为了避税,外企发明了一些新的资金池模式,开云官方网站国企……(-完-)
委托贷款业务属于银行中间业务,不承担任何贷款风险开云官方网站,只需要参与制定利率,期限等条件,并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贷款。在其中银行收取手续费,不垫支资金,也不为委托人介绍借款人,不接受借款用途不明确和没有指定借款人的委托贷款。
举例来说,某上市集团下属控股子公司需要向集团申请100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向某银行申请委托贷款。这家银行既是集团资金的存入银行,又是公司贷款的发放银行。签订委贷合同后,贷款期间就由银行作为中间方,向公司转入贷款。公司向集团还本付息时也要通过该银行账户。
资金池的操作是,以集团的名义设立集团资金池账户,通过子公司向集团委托贷款的方式,每日定时将子公司资金上划现金池账户。日间,若子公司对外付款时账户余额不足,银行可以提供以其尚存集团的资金头寸额度为限的透支支付;日终,以集团向子公司归还委托贷款的方式,系统自动将现金池账户资金划拨到成员企业账户用以补足透支金额。根据事先约定,在固定期间内结算委托贷款利息,并通过银行进行利息划拨。
委托贷款排除了企业间借贷的禁令,使集团既能够集中管理资金,又能够使资金在集团和子公司之间高效流动。
二级公司的账户只留下不超过最高限额的“备用金”(具体额度由集团根据各公司平均业务量来定),超出的部分会自动归集到集团账户中。如有超过支出户余额的付款业务,由二级公司资金中心人员提出付款申请,集团资金中心人员负责审批并向银行发出付款指令,然后钱就由集团的账户呼啦啦飞到二级公司账户上了~当然也有从集团账户直接呼啦啦飞到供应商账户的情况,具体怎么区分记不清了o(╯□╰)o
还有一个比较常用的调拨方式就是内部贷款,将A二级公司的闲置资金归集上来以集团公司的名义贷款给B二级公司,当然资金中心作为“银行”需要支付给A存款利息,开云官方网站同时又向B收取贷款利息。
人行明确规定,普通企业不得从事贷款业务。因此目前集团企业间的资金安排主要有:
2国企等内控严格的,可以用委贷,但是委贷现在也要做额度、放款这些流程,并不方便,而且银行还要赚一笔
3核心企业出保对外融资,这种保证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隐性,具体形式也很多样,开云官方网站比如一手开票一手贴现,定向保理,直接出保函等等等。好处是资金从外围获取,坏处是比较考验核心企业的财务统筹能力。
我个人所在的部门就是在银行层面帮助这些下游代理商进行融资。 融资的核心是依托于担保公司在各大银行为各个下游代理商取得银行资源。从银行的这个角度来说,银行非常喜欢做我们这类集团的业务。一是因为我们这类的业务风险非常的小,在各个银行都被列为低风险业务,每笔贷款或者承兑业务都有双回购担保。一是集团母公司(相关事业部)进行回购担保,二是担保公司进行回购担保。唯一可能发生的风险是集团倒闭,但这么大的一个集团说倒就倒,中国政府面子也挂不住吧。
我们集团为这帮代理商融资的原因也很简单, 一是因为这帮代理商根本没钱购买我们集团的产品(一款产品的价格普遍在30万到100万左右)。但我们集团为这些下游子公司融资有一个前提,专款专用。而这方面我们集团控制的风险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银行的受托支付。 二是, 这些代理商虽然都是独立的法人公司,但无论从其规模来说,还是从其信用额度来说,只有极少数的能达到在当地银行融资的条件,所以这些企业想要通过银行来融资,必须有担保机构来为其增信。
融资产品的种类也不是特别的多,主要有:保兑仓模式、信贷模式(现在不做了)及贷款担保模式。(委托贷款被我们归集于贷款担保里面)
代理商提出融资需求——担保公司审核通过——提交业务办理材料至合作银行 PS:有些银行不需要业务办理材料,只需要推荐函(北京银行);有些银行不需要任何材料和推荐函(平安银行)——合作银行放款至集团账户——融资结算部进行归集并放款至相关事业部账户——到达代理商账户
大概的流程就是这么回事。 通俗的讲,就是代理商说,哎呀,我们经营遇到了点困难,老大你借点钱呗。集团老大点头OK,通知担保公司为代理商在各大银行担保借钱,各大银行一看有利息赚(借钱交利息),有存款拉(保证金),马上点头OK走程序给代理商放钱。钱会先放在老大口袋里,老大走个程序,然后把钱放在代理商那了。
保兑仓的业务我们主要做三个产品,一个是用来销售回款,二个是用来帮助代理商铺货,三个是用来降低逾期率。
第二个产品和第三个产品比较简单,仅仅涉及担保公司为代理商担保开票,第一个产品稍微有点复杂,涉及到担保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 这个慢慢来讲。
关注开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