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忠凯 贵州出版集团编委办副主任、数字公司副总经理,版云大数据公司董事长
商务君按: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资源回报率低……地方出版集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在第十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具有17年数字出版工作经验的“老兵”张忠凯,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并给出了三点实操建议。
在探索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地方出版集团普遍面临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资源回报率低等诸多困境。
作为在数字出版一线年的“老兵”,我与很多地方出版集团的同行们多年来一直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地方优质、特色资源的“多产品形态、多终端输出”。无论是做产品、建平台,还是锻炼队伍、培育商业模式,这些年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走了一些“弯路”。
地方出版集团的数字出版业务,从一开始就是在“没技术、没内容、没渠道”的现实面前跳一曲“可建设、可运营、可持续”的“转型之舞”“融合之舞”。
内容方面,集团既有市场价值、又有数字版权的内容资源不多。有很多渠道商希望我们提供有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电子书或出版资源,但这些内容并不在我们手里,甚至都不在出版社手里。
渠道推广上,中央部委出版社可以积极争取上级部委支持,面向全国垂直领域提供线上专业知识服务,这些是地方出版集团不具备的。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北京有比较规范、成熟的数字出版职称评审流程和人才评价体系。开云官方网站地方上数字出版没有职称,缺乏规范的人才评价体系,因此很难招到想要的人,也很难留住培养出来的人。
此外,我们在集团内整合资源的能力有限。很多地方出版集团数字出版都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情况——拼尽全力在集团内的收益占比,也就1%左右,利润占比可能更低。因此,很难要求举全集团之力来支持我们整合资源。业务盈利能力不足,也给地方出版集团数字出版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数字教育作为我们的核心业务,必须得到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疫情过后,地方财政大多处于恢复过程中,数字教育项目要么需要我们垫资做,要么利润率极低,而且一些单项的数字产品,比如电子书、有声书产品等,可以说费了很大的劲,但收益不高。
我认为,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具备三个“有”:有成熟的业务模式,有持续的盈利能力,有全面的人才队伍。
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有效统一。项目既要有建设,更要有运营。在过去国家通过中央文化产业政策对数字出版大力支持的时候,我和一些同仁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比喻——中央现在给我们这么好的政策支持,本意应该是给我们发上若干只大大小小的“母鸡”,然后通过这些母鸡来下“蛋”,我们去挣“蛋”的钱,挣了钱以后又可以孵化出更多的“母鸡”,以此来实现整个行业的繁荣发展。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有的“母鸡”可能直接就被宰杀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现在国家对数字出版更多的是扶优扶强,简单来说,就是谁的“母鸡”下的“蛋”多,谁的“母鸡”下的“蛋”好,国家就支持谁;谁的“母鸡”不下“蛋”,国家可能就不支持了。
虽然这只是我们打比方的一个笑谈,但从实质上说,就是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把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营有效统一起来,前期建设“程序讲规范”,后期运营“投入讲产出,建设讲成效”,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运营比建设更为重要,因为建设就是为了运营,绝不是说一个项目建设完成了,验收完成了,这个项目就结束了;恰恰相反,这个时候才是我们运营的开始,才是我们需要通过运营去发挥项目价值和效益的时候。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做到“双效”统一,通过实现社会效益,提高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口碑,树立我们的品牌;通过实现经济效益,保障我们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实事求是地说,两者在实操中并不矛盾,我们能够做到社会效益优先,“双效”统一。
产品服务和用户需求的匹配统一。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肯定是要求我们做出高品质的出版产品,提供高效能的出版服务。那么什么是高品质的出版产品、高效能的出版服务呢?我的理解,就是用户认可、需要而且愿意消费的产品服务。首先,用户认可我们的产品服务;其次,用户需要我们的产品服务;最后,也是最难的,用户愿意为我们的产品服务买单开云官方网站。
所以,我们不是“拍脑袋去想”,而是从产品形态到应用场景,再到沙盘推演的反复论证,真正做到产品服务和用户需求匹配统一。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平台才不会“自娱自乐”,我们的产品才不会“自说自话”,我们的服务才不会“哗众取宠”,我们做的数字出版,才是真的以优质、特色的内容资源为支撑的数字出版,再通过AR、VR、数据库、元宇宙等各种信息技术去赋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和知识服务,才能真正做到有流量、能收益、可持续,这也才是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地方出版集团在当前的新时期,从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出发,就实际操作层面,我提三点建议。
过去做项目,一般的做法如下:我们是甲方,提出需求,乙方根据我们的需求提供明晰的需求说明书,然后形成详细的建设方案,最后结项验收。这个做法并不是不规范,但在实操中有可能导致项目建设与运营“脱节”。我们做的项目,最终是要去运营、要去创造效益的,并不是为做项目而做。所以,我们现在做项目的思维,要从甲方向乙方转变,我们不是甲方,我们和技术实施方、运营合作方一起做乙方,大家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做出一个用户——这一最终“甲方”认可的产品服务。
比如贵州出版集团和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图公司”)在元宇宙技术应用方面的合作,我们并不是甲方,我们和中图公司一起,都是乙方,目的就是借助“图壤”这个平台和元宇宙这项技术,让新华书店在机构用户和大众用户这些最终“甲方”面前,更好地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中图公司在和我们的合作中,并不是简单地按照我们的要求来,而是从用户的应用场景出发,从用户的阅读体验出发,提出做“元宇宙书店”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和中图公司一样,都是乙方,都在为了得到用户——这个最终“甲方”的认可而努力。
从当前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和实操情况来看,我们要全面加强“政产学研”的抱团协作:“政”就是政府管理部门,要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产”就是加强传统出版产业之间的横向联系,推进建设及发展经验的交流分享;“学”就是加强我们与具有出版专业相关高校的业务联系,通过客座讲师、主题讲座、实践基地、工作见习等多种方式,开云官方网站从人才培养的源头充实数字出版的团队力量;“研”就是加强我们与出版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的业务联系,在项目策划、建设、验收行业认证、评奖等方面邀请专家把关,提高项目和产品质量。通过抱团协作,避免“闭门造车”,降低试错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现在谈的融合发展,我的理解有两种:一种是小融合,即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另一种是大融合,即出版和文旅的融合,出版和其他领域的融合。我来自贵州,贵州现在有一个民族文化与体育竞技的融合,在国内可以说非常“火”,甚至国际上的一些名人,都专程去贵州感受这张文化名片。大家可能也都知道,我说的就是贵州的村BA、村超。这些项目把黔东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现代足球、篮球的魅力有效融合在一起,用多彩贵州的侗族大歌、千户苗寨、民族服饰这样一些元素去融合绿茵场、篮球场,载歌载舞、好不热闹,形成了一个热度经久不衰的文化IP。现在到了贵州,去看村BA、村超,已经成了很多人行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数字出版在地方文旅、书香研学等方面,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去尝试打造有特色的线上线下一体服务平台,不求“大而全”,但求“专而精”,通过定向为学生或有文化需求的用户提供服务开云官方网站,树立品牌,在实践中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这些我认为都可以去大胆尝试,只是步子不能太大,不能盲目“烧钱”,我们也“烧不起”,可以以一种小步快走的姿态在“赛道转换”的战役中做好风控、积累经验、抓住机遇、形成布局。
关注开云官方网站